三孔古建,传承中国文化

三孔古建,传承中国文化

深化校地协同创新 共筑传统木结构建筑保护传承新高地 —— 山东建筑大学与市文物局举行交流研讨会暨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2025年4月16日,山东建筑大学“木直匠巧”团队与曲阜市文物局、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联合举办传统木结构建筑保护交流研讨会,并为“传统木结构建筑活态保护实践基地”揭牌,山东建筑大学、曲阜市文物局、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曲阜“三孔”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需求,聚焦传统木构建筑修缮技术、数字化保护等现实问题,通过高校科研力量与地方文保实践深度融合,探索古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创新路径。

会上,市文物局副局长柳枫系统阐述了曲阜作为“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柳枫指出,孔庙、孔府、孔林等文化遗存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更是开展文物保护研究的珍贵样本。当前,面对木结构建筑老化、修复技术迭代等挑战,亟需整合多方资源,构建科学高效的保护体系。柳枫强调,通过与高校合作,将为曲阜文物保护事业引入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徐宽表示,当前一线修缮工作中,传统榫卯结构的精准修复、濒危木构件的替代材料选择,以及古建群落的预防性保护等环节,均面临技术瓶颈与人才缺口。希望依托山东建筑大学在相关领域的专业优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为地方文保队伍注入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专业人才。

山东建筑大学“木直匠巧”团队展示了团队在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方面的成果。团队成员通过实际案例分享,阐述如何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创新材料,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数据采集,构建数字模型,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详细依据;研发新型环保修复材料,既能保证修复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损害。

会议围绕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技术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高校与文物部门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同时,在科研项目上加强协同创新,针对文物保护中的难点问题联合攻关,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不断进步。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成果,山东建筑大学与曲阜市文物局传统木结构建筑活态保护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双方表示,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储备方面的优势,以及文物部门在实践经验、资源整合和行业指导方面的专长,通过“实践育人+科研赋能”双轮驱动模式,构建集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下一步,将聚焦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共同探索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交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山东建筑大学“木直匠巧”团队与曲阜市文物局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将携手共进,为曲阜市文物保护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转自:文博曲阜